最精美《大隨求陀羅尼經咒》亮相永樂夏拍:佛教密宗影響了印刷術
2020-09-22 17:57 來源:新京報 責編:覃子喻
- 摘要:
- 在唐朝出現的印制梵文陀羅尼經咒,應以漢譯本的流行為前提。因信奉者認為梵文經咒更具有法力,而受到追捧。而由于普通民眾一般無法書寫梵文,所以就借用源于印度的捺印佛像技術來印制陀羅尼經咒,以滿足信眾的需要。
佚名,《大隨求陀羅尼經咒》
大部分面世唐朝的印刷品,都來自成都和西安。
對于該陀羅尼經咒的構圖形式,首都博物館研究員黃春和提到,在唐代流行的《大隨求陀羅尼經咒》中間是圓的,旁邊的經文是方形,邊上繪有圖像。雖然裝裱打亂了本件陀羅尼經咒的形制,但專家們仍然從能夠看到的圖像上對其進行了分析與討論。針對這件陀羅尼經咒上的圖像,首都圖書館原常務副館長、古籍專家周心慧談到,“……從佛教造型來看,有著非常濃厚唐代佛像的特點!敝苄幕壅J為,該作表現了唐朝以肥為美的審美特征,而且佛像造型不像后來那么莊嚴,比較娟秀,“唐朝造像有一句話叫‘似菩薩’,面目比較圓、眉毛比較長,鼻梁比較窄……臺基座6腳、8腳都是唐代造像!
首都博物館研究館員、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黃春和從此件陀羅尼經咒的佛像特征、用色及圖像的大小等,判斷其可能為晚唐五代時期的作品,“晚唐的勾線造型非常規范,勾線嚴謹細膩,造型很規范、很端莊。這些造型變得世俗、線條粗一些,寫實性強一些。所以應該接近晚唐五代的風格。加上彩也是接近晚唐五代,可能更多一些彩,在唐代沒有見過,那些陀羅尼基本是黑白,沒有加彩的……”
中國印刷博物館研究員李英則更為關注這件印本作品的印刷史價值。圖像之中出現的“印-李-大”三個漢字引起了她的濃厚興趣。李英認為,經咒的受持者因為供養的需要,所以要親自填上自己的姓名。因為不是專業的抄經寫手,所以寫字水平并不高。
李英提到,耶魯大學藝術館也收藏了一件約為9世紀至10世紀晚期的類似藏品,保存于一枚圓型銅盒中。該藏品最初于河南發掘,后經柏林轉到紐約,最終被該藝術館收藏。在這幅作品的中央繪有菩薩及供養人,并寫有“受持者魏大娘一心供養”的字樣,而目前也已發現與此署名類似的經咒還有四件。李英還提到,在唐朝時期成都和西安是最重要的兩個印刷基地,大部分面世的唐朝印刷品都來自這兩個地方,因為成都保存起來較為困難,故而西安出土(唐朝印刷品)相對多一些。
那么,此件《大隨求陀羅尼經咒》到底出自何年代呢?與會專家建議可以從研究的角度,對用紙進行檢測,以了解更多當時的造紙材料、顏料、印刷等歷史情況。
圖源:耶魯大學藝術館
- 關于我們|聯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